1、气体氮化与离子氮化,对性能的影响?哪种更好?
答:气体氮化可以获得较深渗层及高硬度的氮化物。并且适用各种形状的氮化零件;特别重载荷零部件,离子氮化针对轻载荷高转速零部件。
2、气体氮化白亮层断续好还是连续好?对性能有何影响?
答:当机械零件表面具有完整而致密的、连续的氮化白亮层覆盖时,具有较强的抗大气和水腐蚀性能,以及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抗固着磨损特性,可以形成均匀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且增强了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断续的性能则要差。
3、常规气体氮化用于调质状态中低碳合金钢,现在许多用于高碳钢。比如轴承钢、高碳合金钢与中低碳合金钢有何不同?
答:高碳钢中的碳化物阻碍了氮化物的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之间连接界面增多,从而影响了氮化效果。但对轴承钢而言,经氮化加淬火回火后形成含氮马氏体,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抗疲劳性能。
4、气体氮化与离子氮化对白亮层影响哪一种更好?如何控制?
答:气体氮化和离子氮化拥有各自的优势,不好说那种工艺更好,只能说应用于具体场合时更适合。
气体氮化的优势主要在于装炉方式简单,对于零件尺寸形状要求小,可实现整体渗氮,容易实现白亮层渗氮,更容易实现大小件混装等优势。
离子氮化的优势主要有浅层渗速快、环保、无污染、变形小、节能。渗氮组织容易控制,可实现局部渗氮,气体消耗是气体渗氮的5%,不使用氨气,更容易实现不锈钢的渗氮等优势。
白亮层的控制有两方面:
白亮层厚度,厚度取决于零件的服役条件,也受钢牌号和相结构的限制,最常见的要求是525μm范围内选择。
白亮层的相结构与脆性直接关联,获得性能较好的白亮层应当以单相ε或单相γ组织为上等,而不是现在大都是那种εγ双相组织。
氮化技术的核心在于控制白亮层厚度和相结构,控制氮化工艺技术的基本概念为(1)临界氮势(2)氮势门槛值。
氮化白亮层的控制核心为:白亮层厚度、相结构及表面状态。
5、氮化处理白亮层与脉状组织,哪一种更重要?如何获得?白亮层与脉状组织对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答:脉状组织是在氮化过程中扩散而形成的组织结构。根据技术标准规定:脉状组织1~3级为合格组织,如果出现半网络及网络状均为不合格。同时,白亮层组织脆性的评定,技术标准也有明确的规定。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白亮层与脉状组织的出现。因为它们会导致氮化层脆性增加,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下降,以及表面剥落缺陷、凹坑等。
6、渗碳件如轴件,一般渗碳淬火变长,但有时变短,为什么?
答:淬火冷却的不同时性造成的变短。一方面,由于零件从高温A状态快速冷却为淬火M,冷却时内外存在温差,即外表先冷体积收缩,内部温度高、塑性好、一起收缩;另一方面,A密度高、M密度低。也就是说,零件在转变为M时,体积会膨胀。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使零件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