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纯铁虽然塑性较好,但强度较低,所以很少用它制造机械零件,常用的是铁碳合金。铁碳合金中的相结构有以下几种。
(1)铁素体。纯铁在912℃以下具有体心立方晶格。碳溶于α- 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表示。由于是体心立方品格间隙的直径很小,因而溶碳能力差,在727℃时溶碳量最大(wc=0.0218%);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少,在600℃时溶碳量约为wc=0.0057%,因此其室温时的性能几乎与纯铁相同,数值如下:
抗拉强度σb 180~280MPa
屈服点σs 100~170MPa
伸长率δ 30%~50%
断面收缩率ψ 70%~80%
冲击韧度αK 160~200J/cm²
硬度 ~80HBW
由此可见,铁素体的强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铁素体在770℃以下具有铁磁性,在77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
(2)奥氏体。碳溶于γ- 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以符号A表示。由于γ- Fe是面心立方晶格,它的致密度虽然高于体心立方晶格的α- Fe,但由于其晶格间隙的直径要比α- Fe大,故溶碳能力也较大。在1148℃时,溶碳能力最大(wc=2.11%);随着温度下降,溶碳量逐渐减少,在727℃时的溶碳量为wc=0.77%。
奥氏体的性能与其溶碳量及晶粒大小有关,一般奥氏体的硬度为170~ 220HBW,伸长率为40%~50%,因此,奥氏体的硬度较低而塑性较高,易于锻压成形。
奥氏体存在于727℃以上的高温范围内。奥氏体为非铁磁性相。
(3)渗碳体。渗碳体的分子式为Fe3C,它是一种具有复杂品格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的wc=6.69%,熔点是1227℃;不发生同素异构转变;但有磁性转变,它在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硬度很高(950~1050HV),而塑性和韧性几乎为零,脆性极大。
渗碳体中碳原子可被氮等小尺寸原子置换,而铁原子则可被其它金属原子(Cr、Mn等)置换。这种以渗碳体为溶剂的固溶体称为合金渗碳体,如(Fe,Mn)3C,(Fe,Cr) 3C等。
渗碳体在钢和铸铁中与其它相共存时呈片状、球状、网状或板状。渗碳体是碳钢中主要的强化相,它的形态和分布对钢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渗碳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形成石墨状的自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