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化学成分介于T7~T8钢的热轧方坯(90mm×90mm×120mm)锻制直径小于120mm钢球用于球磨机,要求除表面硬度大于60HRC外,钢球整体还应具有一定的韧性。为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锻后余热淬火热处理。钢球初锻温度为1050℃,终锻温度为850℃。锻后利用锻造余热进行水淬,水温40~60℃,淬火后开裂的钢球超过50%。
1.失效分析
对料坯和开裂钢球的断面进行了宏观检验。原材料方坯断面平整,表现出明显的脆断特征。开裂钢球的断裂面位于钢球的中心面上。断面中间为木纹状断口,而在距钢球表面约20mm的区域,断口平齐,有金属光泽,表现出晶粒粗大的脆性断口形貌。
在扫描电镜上对钢球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在钢球表面开裂区域,微观断口为解理断口形貌。在距表面约20mm左右,以脆性解理断裂为主,并伴随有少量韧性断裂。用线切割于另一钢球上取样(10mm×10mm×120mm)时,有一样品自行断裂。观察发现其断面附近有裂纹,断口局部呈棕红色。断口微观分析发现断裂方式为沿晶断裂,而且晶粒非常粗大,表明在锻造加热过程中,有些钢球存在热脆或过烧缺陷。
对原材料和淬火钢球的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原材料组织为珠光体,组织细小。淬火钢球表面为低碳板条马氏体,表明表面存在脱碳现象。亚表面为片状高碳马氏体。心部组织粗大,并有明显的层状特征。
2.工艺分析及改进
钢球采用的锻造温度为1050℃。T7、T8钢作为高碳钢,其终锻温度可以到800℃,甚至到770℃。材料在锻造加热过程中可能由于加热温度或加热时间控制不当,造成过热甚至过烧现象,导致晶粒粗大,使材料塑韧性下降。其次用90mm×90mm×140mm的方坯模锻直径小于120mm的钢球,材料中间部位的变形量小,再加上冷却速度也相对较小,因此该部分晶粒粗大,导致断裂容易在钢球中心发生。
对于T7、T8钢,普通的热处理规范是锻造冷却后,采用球化退火预先热处理,得到粒状珠光体。然后加热到790~810℃,进行水、油双介质淬火,淬后立即回火。该厂采用锻后余热淬火工艺,由于未经球化退火,晶粒粗大,且有带状组织。此外,锻后淬火时的入水温度控制也不够严格,容易偏高。入水温度越高,则淬火时的温度不均匀性越大,淬火应力越大。采用冷却能力很强的水淬火,对于直径达120mm的钢球,其温度分布极不均匀,会形成很高的组织应力。另外,由于水淬的冷却能力强,加上钢球内部的层状组织也比较粗大,进一步加剧心部断裂的可能。生产过程中对淬火件未及时回火,从而导致淬火后发生断裂。
总之,热处理工艺不合理,入水前预冷不充分,水介质淬火、回火不及时或根本未回火,淬火组织粗大,是形成淬火裂纹的原因。因此,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降低淬火入水温度,提高出水温度,钢球淬火开裂现象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