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工作时间请拨打
电话:15763978897
邮编&邮箱:266108 qdsales@fengdong.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赵红路
弹簧热处理质量检查包括热处理前检查与热处理后检查:1)热处理前质量检查:①钢材的轧制表面往往就是制成弹簧后的表面,故不应有裂纹、折叠、斑疤、发纹、气泡、夹层和压入的氧化皮等。②表面脱碳会显著降低弹簧的疲劳强度,应按规定检验脱碳层的深度。2)热处理后质量检查:①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弹簧表面的不应有裂纹、腐蚀麻点和严重淬火变形。②硬度及其均匀性符合规定。大量生产时,允许用锉刀抽检硬度,但必须注意锉痕位置应不影响弹簧的最后精度。③金相组织应是托氏体或托氏体和索氏体的混合组织。④板簧装配后,通常还要进行工作载荷下的永久变形
造成冷作模具损坏的因素很多,模具热处理工艺的好坏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热处理工艺不合适,易使模具尺寸发生变化;冷作模具产生变形、开裂、硬度过高或过低、硬度不均匀等,其根本原因是淬火或回火工艺不当。采用线切割加工冷作凸、凹模,加工后产生了变形甚至开裂,尤以碳素工具钢为甚。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选用合金钢以外,正确选择钢材牌号和掌握锻造工艺,制订正确的模具热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一些内腔复杂的紧固件冷作模具,在线切割加工前,不仅要求硬度高、强度和韧性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淬透性。在保证力学
渗碳件常用热处理工艺及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2)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淬火温度800~850℃。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3)
滚动轴承钢的预备热处理是球化退火,钢经下料、锻造后的组织是索氏体+少量粒状二次渗碳体,硬度为255~ 340HBW,采用球化退火的目的在于获得粒状珠光体组织,调整硬度至207~ 229HBW,便于切削加工及得到高质量表面。一般加热到790~ 810℃烧透后再降温至710~ 720℃保温3~4h,使金相组织全部球化。滚动轴承钢最终热处理为淬火+低温回火,淬火切忌过热,淬火后立即回火,经150~160℃回火2~4h,以去除应力、提高韧性和稳定性。滚动轴承钢淬火、回火后得到极细的回火马氏体,分布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5%
量具用钢的热处理关键是要保证量具具有高的尺寸稳定性。淬火应力的松弛,马氏体的分解,残留奥氏体的转变,是引起量具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尺寸变化的因素。因此,一般量具热处理的特点是:淬火后进行深冷处理(温度在-50~-80℃),使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然后低温回火(150~160℃),以减少淬火应力,保证较高的硬度,并使淬火马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为使量具尺寸进一步稳定,在精磨后再进行一次时效处理。量具钢热处理的主要特点是在保持高硬度与高耐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各种措施,使量具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尺寸稳定。量具在使用过程中随
可控气氛热处理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于其有以下优点:(1)减少零件加热时的烧损,实现零件的无氧化淬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从而节约了零件加工的材料,提高了热处理零件的质量,减少加工工序,节约人力、物力。(2)减少或防止零件加热过程的脱碳。提高零件热处理后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为防止脱碳而增加的零件加工余量和精加工设备;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实现零件的光亮淬火、退火、回火等先进热处理工艺。(3)可控气氛进行渗碳或碳氮共渗,能够严格地控制零件表面的碳含量,零件表层碳含量分布情况以及渗层厚度。渗碳或碳氮共渗得到一个高质
气体渗碳的工艺操作要点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对渗碳前的准备工作,操作者首先要熟习零件图、对照实物了解渗碳技术要求、按照渗碳工艺文件确定渗碳工艺参数、熟习实物尺寸大小、选择合适的工装夹具以及渗碳炉膛的规格大小等。可以核对材质、磨火花,打光谱或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若发现差错立即停止生产。检查零件外观有无裂纹、有无深刀痕迹,若有油污应清洗,非渗碳部位涂防渗涂料或将刃部镀铜,孔洞不渗碳应堵耐火泥。零件装在夹具或料盘上,零件之间应有5~10mm的间距,使炉气循环畅通、渗碳均匀。应准备好内外试样,内试样应放在炉膛的规定位置。对
黑色组织是指钢件在碳氮共渗后,在金相检测中发现渗层中出现的黑色斑点、黑色带及黑色网组织,这些统称黑色组织,又叫内氧化。黑色组织出现在合金钢的共渗层中,高温下炉气中的水汽、氧气、二氧化碳与钢中的合金元素相互作用而被氧化,使表层、次表层的合金元素“贫化”。降低了奥氏体的稳定性,使等温转变图左移,共渗后经淬火通过托氏体、贝氏体转变区而最终形成了氧化物、托氏体和贝氏体的混合组织。由于托氏体、贝氏体易腐蚀,在光镜下呈现黑色。黑网、黑带在抛光时不腐蚀,有时也能看到,但腐蚀后更清楚。高氧势气氛中的氧原子,
(1)不完全退火与完全退火的区别1)不完全退火又叫不完全结晶退火,是将钢加热到Ac1与Ac3或Ac1与Acm之间某一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使钢组织发生不完全重结晶。2)不完全退火就是将工件加热到半奥氏体化进行退火,而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进行退火。3)不完全退火一般用于过共析钢,也可用亚共析钢,而完全退火一般仅用于亚共析钢。4)完全退火一般获得片状珠光体,而不完全退火获得球状珠光体。(2)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区别 等温退火与普通退火的工艺和冷却的方法存在一定区别,普通退火一般是
(1)深层离子渗氮适用范围及适用钢材。一些高速、重载及精密齿轮,如行星传动的内齿圈、风电机中的偏航齿圈,还有螺杆采用渗氮工艺进行表面硬化处理,最大齿轮直径已达4m,尤其是齿轮的深层渗氮工艺可以在一定范围代替渗碳淬火工艺而省掉磨齿的工序,节约了制造成本与工期。离子渗氮常用齿轮材料,42CrMo、40CrNiMo、25Cr2MoV、34CrNi3Mo等,在进行离子渗氮前一般进行调质处理,以保证齿轮心部强度。(2)中硬度调质+韧性深层渗氮。齿面以γ′相为主的化合物层比ε+γ′双相层能提高接触疲劳强
铸钢件的预备热处理一般采用退火或正火工艺。但应分别情况,采用不同的预备热处理方法。(1)正火。低碳钢一般选用正火处理,以获得均匀的铁素体+细片状珠光体组织。(2)完全退火或等温退火。中碳钢及合金钢一般采用完全退火或等温退火,以获得铁素体+片状(或球状)珠光体组织。以上两种预备热处理方式,都可以清除铸造中出现的粗大晶粒,网状铁素体和魏氏体组织等微观缺陷和应力。改善了工件的切削性能,并细化了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好了组织准备,同时也减少了变形开裂。(3)低温退火。若为消除铸造应力,可采用低温退火工艺。(4)扩散退火+完全
碳氮共渗常用的共渗温度为820~880℃(低碳钢及低合金钢为840~860℃)。碳氮共渗后的热处理常用以下几种工艺方法。(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1)工艺特点。碳氮共渗后由共渗温度(820~860℃)直接淬火,然后进行低温回火160~200℃×2~3h。2)工艺适用范围。工艺简单适用于中、低碳钢及低合金钢,可获得满意的表面及心部组织。一般选择油淬(或水淬)。(2)分级淬火+低温回火1)工艺特点。碳氮共渗后由共渗温度820~860℃直接在110~200℃热油或碱浴中分级淬火1~15min后空冷,再进行160
(1)渗碳工艺(外因)对内氧化的影响1)降低气氛中氧化物含量或氧势。只有在无氧化物的介质中才可能实现无内氧化的渗碳。例如,在真空条件下使用不含氧的碳氮化合物,如乙炔或甲烷中渗碳;或者在氨气裂解气或氮中添加甲烷或其他无氧的碳化物的气氛中渗碳。由于加热阶段时间仅占渗碳时间(约400min)的1/4~1/8,内氧化的主要部分不是在加热阶段中产生的。但是在加热阶段迅速排出进入的空气或把其中的氧消耗掉,从而缩短加热阶段时间。通过低合金钢的内氧化层生长方程式:X2=bte-Q/RT表明,在其他条件给定下,内氧化深度X与处理时间
渗碳后常用热处理工艺方法如下:(1)直接淬火1)工艺特点:渗碳后晶粒不易长大,渗碳后由渗碳温度降至860℃左右,将零件自渗碳炉中取出直接淬火,然后回火以获得表面所需的硬度及金相组织。2)工艺的优缺点①优点: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零件的变形和脱碳较小、节约能源。多用于处理变形小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②缺点:淬火温度较高、晶粒粗大、残留奥氏体较多、降低了表层硬度。(2)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包括:①随炉降温预冷淬火;②在空气中预冷淬火。1)工艺特点:渗碳后对零件先预冷到800~850℃,再进行淬火,预冷的目的是减
深层渗碳热处理工艺对热处理设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1)温度与碳势控制方式要求1)温度控制方式。温度控制采用炉内主控方式(国产设备多采用炉外主控方式)。炉内主控是指通过合理的数学模型,以炉盖热电偶检测到的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来实现对各个加热区的功率自动调节,从而控制炉膛温度的一种温度控制方式。其优点是可以更精确地控制炉膛温度,减小炉温的偏差,并可以显著提高炉温的可靠性。2)碳势控制方式。碳势控制采用连续控制碳势方法。其包括两个方面:①通过比例阀的连续调节来实现富化剂的按不同比例连续滴入。②通过比例阀的连续调
大件(直径≥100mm)调质热处理时,由于受淬透性、散热条件及淬火介质的限制,心部允许有下贝氏体、细珠光体或铁素体及上贝氏体;同时,大件内部缺陷较多,容易造成较大的内应力,所以开裂的倾向较大。其主要考虑因素如下。(1)加热温度1)加热温度。多采用淬火加热温度的上限,以增加钢的淬透性。2)加热方式①一般均采用低温装炉。对于形状简单、直径小于40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可以随炉升温,但低温阶段加热速度不得太快,一般控制在30~70℃/h。②对于形状较复杂的中合金钢工件,应分段加热。低温阶段加热速度控制在30~
机床齿轮可分为低速低载荷用齿轮、中高速中载荷用齿轮、高速冲击载荷用齿轮与大断面齿轮,不同用途的齿轮热处理工艺不同,下面将一一介绍各种齿轮的热处理工艺。(1)低速低载荷用齿轮。如变速箱齿轮、挂轮架齿轮、车床溜板齿轮。1)齿轮性能要求。耐磨性为主,强度要求不高。2)齿轮材料。45、50、55钢。3)热处理工艺。调质:200~250HBW或240~280HBW;感应淬火:40~45HRC或52~56HRC。(2)中、高速,中载荷用齿轮。如车床变速箱齿轮、钻床变速箱齿轮、磨床齿轮及变速箱齿轮、高速机床进给变速箱齿轮。1)齿
45钢制成的齿轮,经过热处理调质后获得的索氏体组织,具有高的强度和塑性,且具有一定的韧性。若45钢制造强度要求较高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高硬度、高耐磨性,而心部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调质后可进行高频淬火处理。但热处理时,由于淬透性差,水淬变形大,裂纹倾向敏感,尤其在40℃左右水淬更为明显。为此,可参照下面热处理工艺方法进行。(1)预备热处理。正火在840~870℃,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或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前的预备热处理。正火后的硬度≤226HBW。(2)加热与淬火1)加热温度。加热温度820~860℃,
常用马氏体不锈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 1%~0.45%,铬含量为12%~14%(质量分数),属于铬不锈钢,通常指Cr13型不锈钢。典型钢号有1Cr13、2Cr13、3Cr13、4Cr13等。这类钢一般用来制作既能承受载荷,又需要耐蚀性的各种阀门、泵等零件,以及一些不锈工具等。为提高耐蚀性,马氏体不锈钢碳的质量分数都控制在很低范围,一般不超过0. 4%。碳的质量分数越低,钢的耐蚀性就越好,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基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就越高,则钢的强度和硬度就越高;碳的质量分数越高,形成铬的碳化物量也就越多,其耐蚀性就变得越差。
低温形变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可用于含合金元素略低的钢种。首先将钢料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然后在下贝氏体区域进行形变,随之等温转变,得到贝氏体组织。采用低温形变等温淬火后,工件可以得到中等强度和较好的韧性。低温形变热处理的强韧化机制如下:1)由于奥氏体是过冷到500~600℃前后变形,且变形量较大,所以奥氏体受到严重扭曲,并产生了大量亚晶、次亚晶和数量很大的位错,使钢材强度大幅度提高。2)在变形的同时析出很多超微细的碳(氮)化物,这些碳(氮)化物以高度弥散状态沉淀在位错周围,阻止位错运动,对位错起到钉扎作用,从而大大地提
可加工零件尺寸:Φ1200×1500mm/Φ1500×2000mm
最大装炉量:1000kg/2000kg
温度均匀性:±5℃
丰东热技术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研制的“新型保温式离子渗氮设备”2012年8月通过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组织的技术鉴定。 | 赵程 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表面技术研究所所长,全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承担过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一些部、省、市级科研项目。 | ||
直径800×800离子氮化炉 | 直径1200×1500离子氮化炉 | 直径1500×2100离子氮化炉 |
保温式炉体结构
与水冷式炉体相比,外辅助加热式离子氮化炉保温式炉体有以下的优点:
1、新一代外辅助加热式离子氮化炉炉体结构简单合理,节电23.5%。
2、升温速度快,速度提升30%。
新一代外辅助加热式离子氮化炉炉内使用多支热电偶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炉内空间温度和工件温度互补、互制的控制模式,进一步提高外辅助加热式离子氮化炉炉内空间的温度均匀性。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所有的运行状态及工艺参数均由工控机实现自动控制并实时反馈,操作界面简单,清晰。整个过程实现"一键式"操作,通过完善的报警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的异常状态;庞大的数据库可储存各项工艺参数及历史数据,可同时实现手动及全自动操作。
自动升降移动系统
设备配备自动升降(含移动)系统,可实现外辅助加热式离子渗氮炉炉体平稳开启与关闭,保证操作人员安全。升降系统手动、自动控制任意切换,保证生产平安稳定运行。